九一八事变 1931.9.18
钟声穿越血色黎明
1931年9月18日的沈阳秋夜,星子分外明亮,空气里浮动着高粱成熟的香气。十时许,柳条湖方向突然传来一声闷响,惊起了栖息的寒鸦。紧接着,枪声如骤雨般响起,火光染红了北大营的天空。
二十八岁的守钟人陈师傅正在钟楼上准备子时的报时。他望着远处的火光,握着钟绳的手微微发抖。那一夜的钟声不再平稳悠扬,而是变得急促慌乱,像一颗剧烈跳动的心脏。
"我从来没有那样敲钟,"多年后,陈老回忆道,"我把一生的力气和愤怒都倾注在那根钟绳上了。"
日军自导自演了柳条湖铁路爆炸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随即发动进攻。而东北军接到了"不准抵抗"的命令,士兵们茫然地放下武器,眼睁睁看着敌人长驱直入。
清晨五时,钟声惊醒了沉睡的市民。人们推开窗,看见街上满是逃难的人群。母亲抱着婴儿,老人拄着拐杖,年轻人搀扶着体弱者。杂货店李老板回忆说:"没有人说话,只有脚步声和喘息声,还有天上飞过的飞机轰鸣声。"
三天后,沈阳沦陷。日军禁止敲钟,钟楼变成了侵略者的瞭望塔。但沈阳人用另一种方式铭记时间:母亲告诉孩子"记住,日本人来的那晚,月亮是半圆的";商人在账本注明"事变后第三十七天";学生在课本写下"国土沦陷第100天"。

没有钟声的日子里,时间成了无声的抵抗,记忆成了不灭的钟声。
在长白山中,抵抗者举起了武器。一位战士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可以失去土地,但不能失去记忆;可以失去家园,但不能失去希望。"
1945年,和平重返东北。白发苍苍的陈老再次握住钟绳。9月18日,钟声再次响彻沈阳天空,这次深沉悠远,如同大地的呼吸。
今天的沈阳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每年9月18日晚九时十八分,全市警报器与钟声齐鸣,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老人们说,若在那一刻静心倾听,不仅能听到警报声,还能听到历史的声音——那些无声的呐喊,那些未竟的梦想,那些用生命换来的教训。
钟声穿越时空,告诉我们:和平不是天上的赐予,而是地上的守护;记忆不是过去的囚徒,而是未来的灯塔。
当最后的钟声融于夜色,所有的心灵都能听见——那穿越血色黎明的钟声,不仅回响在历史深处,也激荡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它是警醒,是铭记,更是一个民族面向未来的、坚定的脚步声。

主题:九一八事变 钟声穿越血色黎明
主播:校团委广播站周敏芳
文字来源:24级小学英语教育3班 周敏芳
图片来源:24级小学英语教育3班 周敏芳
文字和图片不做商用,只做宣传。
如有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主播:校团委广播站周敏芳
编辑:校团委宣传部杨璐茜
校对:李雯珺 杜西冰
初审:和 声
复审:周 江
终审:和根吉
投稿邮箱:3401893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