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素质拓展   >   挑战杯   >   正文

学术竞赛‖ 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你准备好了吗?——现有一份详细攻略请查收!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2-28

注:文末附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等8个附件。请团团小伙伴们注意下载后查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科学谋划,系列化开展“学术、技能、艺术、体育、服务”“五位一体”的活动育人体系,不断提升学生“学术”能力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引导和激励丽师学子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提前做好学校备赛工作,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

校团委提早谋划,结合以往相关竞赛通知和规则,提前为丽师青年们准备了关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相关知识,望大家能在假期认真准备,找到指导老师和自己的团队小伙伴,定好方向,选好竞赛类别,来年一起冲击“大挑”大奖!下面就和丽师团团一起来看看吧!



01.什么是“大挑”?

(大挑一般在奇数年举行)

“大挑”即“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可以是科研成果、科技发明创造、社会调查报告。

“大挑”注重大学生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考察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及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大挑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大挑分为专本科组、硕士组、博士组分开评审,大挑比赛证书盖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举办地人民政府的章,含金量略高于“小挑”!所以难度也越大哦!


02.“大挑”该怎么做准备呢?(您关心的预通知来了!)

一、竞赛时间:

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省级)

二、竞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专科生和本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参赛团队,团队成员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

三、参赛作品类别:

参赛作品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等三大类,竞赛按照作品类别、学科类别和学历类别进行评审。

(一)自然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主要是涉及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 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 食品等)、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 环保等)等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该类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了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主要是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及能源化工等学科方面的成果,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03.参赛要求

(一)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成果支撑材料自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取得),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二)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字数不超过15000字)、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字数不超过8000字),格式按正式论文格式完成。

(三)

申报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不得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项目包装成学生项目,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作品一旦被发现并确系抄袭及其他违规行为,将直接取消作品推报资格。具体申报事项以团省委后续发通知为准。

(四)

按以往经验,原则上每件作品学生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作品题目、作者、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一经参赛不得变动。具体以团省委后续准确通知为准。

(五)

根据学校专业分布情况,鼓励广大学生参加哲学社会科学类中的经济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以及学生小科技、小发明制作等作品会比自然科学类占优势。

(六)

参赛作品原则上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老师推荐,经学生所在学院竞赛领导小组评比后审核认定。推荐的老师可以是本校也可以是外校。


04.赛程初步安排

(一)初赛(2024年12—2025年1月)

学校宣传及初赛(2024年12月—2025年1月)以个人或集体申报作品,参赛者直接向所在学院报送。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分管科研副院长牵头,团总支书记负责,组织学院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评审相关修改意见反馈至作品团队,对拟报送校级比赛的优秀作品进行修改。将通过筛选、确定报送的校级作品在学院内予以公示,公示无疑后上报学校团委。

(二)院赛(2025年1—3月)

学院组织专家教师对学院作品进行选拔,确保选出最好的项目推荐参与校赛。


(三)校赛及校级作品初审

(2025年3月)

学校竞赛组委会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报送的进行书面评审,确定进入学校终审的参赛作品,并向晋级作品团队反馈评审专家组修改意见。



(四)校级作品终审及决赛

(2025年3月—4月)

校级作品终审及决赛(2025年3月-4月)学校竞赛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并于3月底之前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综合评出校级获奖作品。获奖作品按等次颁发相应荣誉证书。

(五)省级比赛作品申报

(2025年4月以后)

校赛获奖作品依照省级文件要求按校赛排名顺序推荐参加云南省竞赛,具体提交形式以共青团云南省委下发的通知为准,团委将在第一时间转发并告知。


05.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院要坚持育人宗旨,把握正确导向,动员学院高职称、学术科研能力强的专家、教授和有丰富经验的指导老师参与指导,组建学院竞赛领导小组和竞赛评审委员会,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竞赛中来,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结合各自实际,开展遴选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推荐,并指派专人负责赛事的各项沟通工作。

(二)建章立制,把握导向

学院要结合大赛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机制建设工作,制定本学院教师、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吸引、鼓励专任教师的积极参与。

(三)广泛动员,密切配合

各学院要指导学生在遵循学术规范和尊重知识产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专业教师对赛事的支持力度,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其他学科竞赛优秀作品向竞赛作品转化。

(四)宣传到位,营造氛围

各学院要将大赛宣传作为工作重点,摆上日程,列入计划。特别要注重运用学生喜爱的新媒体手段,在学生中营造关注、理解、支持本学院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06.个人或团队准备步骤有些?

(备战竞赛各环节参考流程送给你,按部就班来就行!!!)

个人项目或团队项目酝酿——组建个人项目或团队项目——找好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提意见——召开线上线下会议确定选题和竞赛类别——撰写材料——指导老师指导——反复打磨文本——参加学院初赛——通过院级比赛——结合评委意见修改完善——学院推荐校赛——校赛前打磨文本——进入校赛决赛——结合校内外评委专家意见打磨修改——推荐冲击省赛——国赛!


团团小伙伴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等8个文件见如下链接,请团团小伙伴们注意点击下载查收!

附件1:竞赛参赛承诺书.doc

附件2:竞赛作品申报书.doc

附件3:竞赛作品格式要求.doc

附件4:竞赛参赛作品汇总登记表.xls

附件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pdf

附件6:“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pdf

附件7:“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评审规则.pdf

附件8:选题参考(2023年挑战杯国赛获奖作品).docx


以上就是团团为您整理的

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攻略

伙伴们, 心动不如行动

大家一起快快利用寒假时间

积极参与进来吧!



因为目前团中央和团省委还未发布任何通知,校团委也是参考上一届大挑开展的预通知,具体2025年赛事通知以后续团省委和官方2025年 “挑战杯”文件为准,校团委将及时跟进通知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咨询本学院团总支或校团委。

来源(图/文):校团委

编辑:校团委宣传部孙郑豪

校对:李娅飞

初审:和 声

复审:周 江

终审:和根吉

投稿邮箱:3401893359@qq.com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 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