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丽师风采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探寻火草纺织密码,让古老技艺在青春里焕新(一)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7-14

七月的丽江,山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我们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故事,从永胜县六德傈僳族彝族乡的他留山开始。

1C7E0

今天,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赵冬娇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踏着晨光深入这片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聚焦傈僳族传统手工纺织技艺中的瑰宝——火草纺织,开启了一场关于传承与保护的探寻之旅。

1C21A

在火草纺织技艺传承人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了他留山博物馆。玻璃展柜里,一件件火草纺织制成的衣物、饰品静静陈列,青灰色的布料上,细密的纹路藏着傈僳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智慧。

“火草的叶子要选带绒毛的,捶打后才能抽出纤维,纺线时得顺着风向,不然线容易断……”传承人指尖划过展品,向我们细细讲解火草纺织的每一个步骤。从采集火草、晾晒捶打,到纺线织布、染色刺绣,一套流程下来往往需要数月,每一件成品都是时间与耐心的结晶。

交流中,我们得知这项古老技艺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最大的问题还是不够受重视。”讲解员的话让我们心头一沉,“年轻人外出务工,愿意学的人越来越少,没有系统的保护措施,再过几年可能就没人会做了。”

看着传承人眼中的惋惜,团队成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能不能把火草纺织做成小巧的文创产品?”“比如书签、挂坠,年轻人可能会喜欢!”当我们提出将技艺融入现代文创,瞄准青年消费群体的想法时,讲解员眼前一亮:“这倒是个新思路,让更多人愿意买、愿意了解,或许就能让火草纺织‘活’起来。”

夕阳西下,他留山的轮廓被镀上金边。今天的探寻不仅让我们触摸到了火草纺织的温度,更让我们明白:非遗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保存”,而是要在时代浪潮中找到新的坐标。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或许无法复刻每一个古老步骤,但可以用创新的思维为传统技艺搭起桥梁。让火草纺织走出博物馆,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让傈僳族的文化故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里的生动注脚。

三下乡的行程才刚刚启程,接下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深化调研,广泛征集各方建议,致力于让火草纺织这一古老技艺的纹路中,既留存历史的厚重印记,更镌刻下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责任与使命。

守护文化根脉,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亦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实践团队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此项工作,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68C9

来源(图/文):校团委宣传部

编辑:校团委宣传部许悦

校对:李娅飞

初审:和 声

复审:周 江

终审:和根吉

投稿邮箱:3401893359@qq.com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 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