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丽师风采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旅经学院“藕”遇青春·“荷”力助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为翠湖村乡村振兴探寻新路径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7-20

7月16日至17日,我校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藕”遇青春·“荷”力助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团总支书记蒋宝金,学生党支部书记杨婷老师的带领下,继续深入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村,聚焦当地荷花产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旨在梳理产业发展问题,为乡村振兴探寻新路径。

近年来,三川镇翠湖村借助“美丽三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赋能,以翠湖为核心建设万亩荷园,依托“荷花季”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对核心区内现有民居建筑进行风貌改造提升,形成了文旅融合、荷塘景色观光、乡村田园娱乐休闲、民宿、特色餐饮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生态农业旅游体系,以“荷”为媒,借“花”发展,探索出“田园综合体+个体经营+特色工厂”的多线发展模式。

调研期间,实践团通过与农户交谈、与村委会成员座谈、实地走访个体经营荷花生态园、“三川田园里”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翠湖村荷田经营以“党建引领+合作社运营”为核心,融合农旅与生态保护,形成特色的产业模式。自主经营的个体农户还推出了“赏荷+采摘+游玩+旅拍”的体验项目,游客可乘船穿梭荷田,亲手采摘新鲜莲蓬,还能购买农户自制的荷叶茶、藕粉等产品。

结合调研情况,实践团成员思考梳理了“荷”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产业发展不完整,个体经营户种植管理荷花生态园投入资金数额较大,农户能够出售自家新鲜莲蓬及荷花的数量有限,荷花开放持续周期一般为1至2个月,旺季一过,游客人流量减少,淡季荷塘利用率不足,农户收入波动大;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莲蓬、藕粉),缺乏深加工与品牌包装,附加值低;荷花生态园体验项目雷同,缺乏差异化体验,荷花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销售渠道渠道受限,90%销售依赖现场零售,未打通电商及文旅定制渠道。

针对发现的问题,实践团围绕四个方面做出一些思考。第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开发荷花衍生品(如荷叶精油、藕汁饮料),联合食品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线;引进荷花深加工技术,开发荷叶饼干、藕粉果冻、荷花糕点等即食产品,联合文创团队设计“翠湖荷韵”系列包装,提升产品溢价空间;改造村落特色闲置老屋为主题民宿,设计“荷塘夜宴”“非遗手作”等沉浸式体验。第二方面鼓励个体经营户错位发展:部分农户主打“亲子荷田乐园”(设置荷塘捞鱼、荷花手工课),部分聚焦“高端荷田研学”(与高校合作开展生态研究实践),部分开发“古风荷田旅拍”(提供服饰租赁、专业摄影服务);引入多品种荷花(如睡莲、太空莲等),按品种划分观赏区,形成差异化景观;同时推出“荷花品种科普导览”服务,提升知识性体验。第三方面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广“荷塘养鱼”模式,旺季观光、淡季水产养殖,实现资源全年利用;建立合作共享资源池,多家共用一套基础设备,降低个体农户成本。推动“荷+N”业态融合,在荷花淡季推出“荷塘农耕体验”(如挖藕、荷塘清淤科普)、“冬日荷田摄影展”等活动,延长游客参与周期。第四方面借助数字赋能,村委会牵头搭建电商小程序,整合个体经营户资源,开发预订、电商功能,联动丽江旅游线路引流;开设直播专场,由实践团协助培训农户直播带货技巧,后续开展校地合作,培训农户短视频营销,打造“翠湖荷香”IP。

此次深入调研让团队对翠湖村“荷”经济发展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团队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为推动翠湖村“荷”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A4FD

来源(图/文):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校团委宣传部杜西冰

校对:李娅飞

初审:和 声

复审:周 江

终审:和根吉

投稿邮箱:3401893359@qq.com


校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 邮编:674199 

版权所有:丽江师范学院 | 行政邮箱: ljszedu@163.com